近年來,“沉浸式”包羅萬象,成為熱詞。沉浸式景區不僅局限于“我來過”而已,更是讓游客對景區有“沉浸式”體驗, 不僅是看到了,而是體驗到、感受到、動真情了。通過文化IP的挖掘,加上AR、VR、MR等科技應用,再加上虛實結合的空間營造,打造出沉浸式環境,讓人體驗到感官的震撼和思維的認同。放眼國內,“沉浸式體驗”幾乎覆蓋文旅新興消費的所用領域,正成為文旅產業的“下一個風口”。

近期,全景沉浸的視聽文化盛宴《無上龍門》,一直雄踞河南旅游熱搜榜前列,至今仍位于洛陽市游樂園種草榜榜首,經營數據遠超出預期。自春節開放后,此游樂園日平均接待2000人,日均收入6.5萬元人民幣,高峰期更是達到12萬元人民幣,已然成為洛陽城市文旅新地標。

《無上龍門》采用沉浸式全息天幕技術,緊扣龍門石窟文化背景和歷史線索,從龍的圖騰開始,隨著齒輪轉動,沿著歷史長河行進在大禹、戰國、北魏、隋唐時期,最后回到現代的龍門石窟景區。過程中巧妙地將魚躍龍門、伊闕大戰、石窟開鑿、神都洛陽、武則天明堂、飛天牡丹、白居易詩詞等具有顯著時代符號和文化特質的場景穿插其中?;趾氪髿獾膱鼍?,動感流暢的運鏡,極致多彩的畫面,恰到好處的音樂,共同奉上一場讓游客尖叫的奇幻之旅。

《無上龍門》采用裸眼5D技術,雖然占地只有1000多平米,但最大容納能力有200人,12分鐘一場,具有投資成本低、運行成本低、游客承載量大、場次密度高等特點,搭配追求產品極致的感官體驗,非常符合年輕一代“顏值即正義、悅己體驗、九宮格和小紅書更新曬生活”的文旅消費訴求,使其成為風頭一時蓋過龍門石窟的網紅打卡地。

除了景區,越來越多文化機構與企業也加入了沉浸式場景搭建中。在前不久公布的第11屆艾蒂亞獎評選當中,大運河博物館就榮膺“最佳歷史文化旅游項目獎”。而館內運用NEC投影機打造的沉浸式數字展廳,更是通過震撼雙眼的影像,為游客留下了一段難忘的運河文化記憶。

在以展現運河文化為主題的“河之戀”數字化專題展廳當中,NEC激光工程投影機所打造的360度超高分辨率畫面讓不少游客流連忘返。展廳內“水”、“運”、“詩”、“畫”四個篇章的影像畫面,向游客傳遞出運河文化的風韻與特質。450平方米的展廳以無隔斷的環形布局將游客環繞其中,超大的沉浸式CAVE空間帶來視覺上強烈的沉浸感與沖擊力。

可以說各地開始掘金“沉浸式”,那么在建設過程中我們需要注意什么呢?

1

因地制宜地建設沉浸式項目

現階段,沉浸式文旅的入局者正變得越來越多,火熱之下,難免有盲從性。因此,企業更要保持頭腦清晰,因地制宜地打造沉浸式項目,在做到區他性的基礎上,降低投資成本。

以洛陽《無上龍門》為例,體驗館緊鄰龍門石窟,沒有修建專門的場館,利用龍門古鎮原有的建筑,大幅度降低成本,室內跨度21米、挑高12米,最大化利用了原有建筑的空間。

《無上龍門》在一個多月的開業時間內,抖音地標收藏3.8萬,抖音門票預訂達10000人,最重要的是擁有了 “本命BGM”:“中國文明城市洛陽提醒您,下一站龍門站?!睋私?,《無上龍門》的運營成本極低,業類人士預測,按照目前的趨勢,預測1年之內即可收回全部投資成本。

2

推進技術和藝術高度融合

沉浸式產業的發展要將文化IP的挖掘、體驗和價值轉化作為核心,防止單純秀科技、秀聲光電而忽略文化內涵及價值體現。尤其在文旅景區“去門票”趨勢下,對于消費者來說,內容和體驗性至關重要。因此,除了精彩絕倫的技術支持外,還要立足于文化植入,著重于打造“沉浸式”精品IP。

中國大運河沉浸式博物館用新技術活化千年歷史文物,重塑大型沉浸式古代場景。設計“知識展示+密室逃脫”的互動體驗,讓觀眾在游戲的樂趣中獲得個性化的文化教育體驗;打造360°多媒體循環劇場,讓觀眾在多維的空間中全面感知文化生命力;獨創“三維版畫”數字媒體語言,通過多視角的遞進體驗,營造“人在畫中游”的沉浸式體驗。

作為一種全新的經濟業態,當前國內沉浸式技術與產業發展迅速,已出現30多種沉浸式新業態和產品,幾乎覆蓋了文化旅游新興消費的所有領域。沉浸式產業代表了國內體驗經濟的進一步崛起和文化產業的消費升級,也為文旅融合發展提供了新方向。